【拔高训练】2019年考研政治精选试题(7)
2019年08月06日 来源:来学网【摘要】来学网小编整理了2019年考研政治精选试题,供大家学习!查看更多考研内容请关注来学网考研频道。祝学习愉快!
多选题
1.下列哪些说法展示了时间的一维性( )
A.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诗句)
B.失落黄金有分量,借过光阴无处寻(谚语)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谚语)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莫说时候早,一去没处找(打油诗)
2.人坐在火车上与火车一起向目的地前进,表明了( )
A.这个人一直运动,不存在静止
B.这个人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就局部来说,这个人是静止的
D.这个人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表现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4.中国古代昼夜用子丑寅卯等计时,现代人们用24小时计时,这说明时间( )
A.是人的观念产物
B.是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C.观念是相对的、可变的
D.观念和时间客观性无关
5.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其特征有( )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B.实践的自觉能动性
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D.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6.下列关于实践本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践活动的本质有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之分
B.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D.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7.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类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8.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 )
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B.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
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歧是( )
A.是否坚持联系的观点
B.是否坚持发展的观点
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畴
10.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
1.[答案]ABCD[解析]题中的表述反映的都是物质运动时在时间上的持续性、不可逆性,或者说一维性。
2.[答案]BCD[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永恒的。选项BCD辩证地看待运动与静止之间的关系,A则将二者对立起来,故排除。
3.[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静止作为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显著的,它们不仅是相互区别,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所以ABCD均符合题干条件。
4.[答案]CD[解析]该题选项涉及到时间的客观性、时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是客观的。人们的时间观念是主观形式,观念、思想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变化、发展的。AB都否认了时间的客观性。
5.[答案]ABCD[解析]本题属于识记内容。
6.[答案]ABC[解析]选项B指的就是实践的特殊本质,选项C指的是实践的一般本质,故ABC均正确;D为实践的特点,排除。
7.[答案]CD[解析]这道题目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原理来认识现存世界。题中的A项把人的作用和能力,人对自然界的改造夸大到极点。B项是明显的唯心主义观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选项。
8.[答案]AB[解析]从漫画上突出的三个形象(地球、人和树林)与漫画中的题词(忍无可忍)以及题干的提示语,可知该题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本质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必将遭到自然界的报复;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对抗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不恰当的实践活动方式;解决人与自然对抗关系、摆脱人类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合理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试题的A、B两项是正确的,而C是不全面的,D项则是消极无为的,因而是应被排除的。
9.[答案]ABC[解析]前三项属于二者的分歧,而且C项的“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实质,也是其他方面分歧的根源。二者都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畴,只不过其正确性、科学性不同而已。
10.[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农民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是作为喜鹊的食物,是为了让喜鹊捕捉果树上的虫子,来保证柿子的丰收。这实际上是人们利用生物链这一客观联系为农业生产服务。A、B、D均是符合这一意思的选项,C项本身表述有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河南来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河南来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河南来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