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讲】2020年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药学》章节考点:平肝息风药
2020年06月15日 来源:来学网【摘要】根据“《关于做好2020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延期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可知2020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延期至9月12. 13、19、20、26、27日举行通知。
温馨提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报考2020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安排将另行通知。护理学(初级师)专业采用纸笔作答方式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为9月12-13日。其他116个专业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为9月19、20、26、27日,各专业具体考试时间以准考证通知为准。网上报名入口是中国卫生人才网网上报名栏目。
2020年初级中药士考试备考正在进行中,下面小编整理了【考点精讲】2020年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药学》章节考点,给备考的考生,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详情如下:
细目一 概述
一、性能特点:为介类、昆虫类、矿石类和动物类药物。
二、功效:平肝潜阳、息风止痉。
三、适应范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证。
四、分类及主治
1.平肝潜阳药—肝阳上亢和肝火上攻。
2.平肝息风药—温热病热极动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等;或破伤风之风毒侵袭引动内风所致痉挛抽搐、角弓反张;或风中经络之口眼斜等。
细目二 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罗布麻
珍珠母决定带着罗布麻去装牡蛎
石决明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各种目疾。
此外,煅石决明还有收敛、制酸、止痛、止血等作用。可用于胃酸过多之胃脘痛;如研末外敷,可用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6~20g,宜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珍珠母
功效: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退翳。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惊悸失眠,心神不宁。
3.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煎服,10~25g,宜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牡蛎
功效: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3.瘰疬痰核,癥瘕痞块。
4.滑脱诸证。
此外,煅牡蛎有制酸止痛作用,可治胃痛吞酸。
用法用量:宜打碎先煎。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代赭石
功效:平肝潜阳,降逆,止血。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呕吐,呃逆,噫气及气逆喘息。
3.血热吐衄,崩漏。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孕妇慎用。
罗布麻
功效:平肝,清热,利尿。
应用
1.肝阳上亢。
2.浮肿,尿少。
细目三 息风止痉药
平肝:羚羊角、钩藤、天麻
凉肝:牛黄
通络:全蝎、蜈蚣
羚羊角
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应用
1.肝风内动。
2.肝阳上亢。
3.肝火上炎之目赤翳障。
4.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
用法用量:煎服,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本品性寒,脾虚慢惊者忌用。
钩藤
功效:息风定惊,清热平肝。
应用
1.肝风内动。
2.肝阳上亢。
此外,本品具有轻清疏泄之性,能清热透邪,可用于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及斑疹透发不畅。
用法用量:煎服,3~12g,宜后下。
天麻
功效:息风,平肝,祛风通络。
应用
1.肝风内动。本品药性平和,凡肝风内动,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用,为治内风之圣药。
2.肝阳上亢。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
3.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
牛黄
功效:凉肝息风,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应用
1.热极生风。
2.热病神昏。
3.多种热毒证。
用法用量:入丸、散剂,每次0.15~0.35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非实热证不宜用。孕妇慎用。
全蝎
功效: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应用
1.痉挛抽搐。
2.疮疡,瘰疬。
3.顽固性偏正头痛,风湿顽痹。
用法用量:煎服,3~6g。研末吞服,每次0.6~1g。
蜈蚣
功效: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应用
1.痉挛抽搐。
2.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等。
3.顽固性头痛,风湿顽痹。
用法用量:煎服,3~6g。研末吞服,每次0.6~1g。
小结
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退翳。
牡蛎: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代赭石:平肝潜阳,降逆,止血。
罗布麻:平肝,清热,利尿。
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钩藤:息风定惊,清热平肝。
天麻:息风,平肝,祛风通络。
牛黄:凉肝息风,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全蝎: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蜈蚣: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河南来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河南来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河南来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