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解读】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桥涵工程的安全管理
2018年10月09日 来源:来学网(二)桥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
1.跨既有公路施工,通行区应搭设安全通道,安全通道应满足通行要求,施工作业面底部应悬挂安全网。安全通道应设防撞设施及限高、限宽、减速标志和设施,梁式桥的模板支架及其他设施宜在防撞栏等上部构造施工完成后拆除。
2.泥浆池、沉淀池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和警示标志。
(三)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1.明挖基础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1)开挖深度超过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或地质水文复杂的基坑开挖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专项方案。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或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下、周围环境复杂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2)中等以上降雨期间基坑内不得施工。
(4)大型深基坑除应遵循边开挖、边支护的原则施工外,尚应建立边坡稳定信息化动态监控系统。
(5)开挖和降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开挖应视地质和水文情况,基坑深度按规定坡度分层进行,不得采用局部开挖深坑或从底层向四周掏土的方法施工。
③开挖过程中应监测边坡的稳定性、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围堰及邻近建(构)筑物的沉降与位移、地下水位变化、基底隆起等项目。
④基坑顶面应设置截水沟。多年冻土地基上开挖基坑,坑顶截水沟距基坑上边缘不得小于10m,排水的位置应远离基坑。
⑥爆破开挖宜采用浅眼松动爆破法。
⑦开挖影响既有道路车辆通行时,应制订交通组织方案。
⑩基坑周边1m范围内不得堆载、停放设备;深基坑四周距基坑边缘不小于1m处应设立钢管护栏、挂密目式安全网,靠近道路侧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夜间警示灯带。
⑪在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燃气管线2m范围内及上下水管线1m范围内挖土时,应有专人监护。
⑫在旧管沟、地下煤气管道等处应按照动火制度进行报批后才能进行施工。
3.钢板桩及钢筋混凝土板桩围堰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1)插打钢板桩宜插桩到全部合龙,然后再分段、分次打到标高。插桩顺序:在无潮汐流一般是从上游中间开始分两侧对称插打至下游合龙,在潮汐河流,有两个流向的关系,为减少水流阻力,可采取从侧面开始,向上、下游插打,在另一侧合龙。
(2)拔桩时,应从下游向上游依次进行。遇有拔不动的钢板桩时,应立即停拔检查,可采取射水、振动等松动措施,严禁硬拔。
4.钻孔灌柱桩基础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2)各类钻机在作业中,应由本机或机管负责人指定的操作人员操作,其他人不得登机。
(4)采用冲击钻孔时,应随时检查选用的钻锥、卷扬机和钢丝绳的损伤情况,当断丝已超过5%时,必须立即更换;卷扬机套筒上的钢丝绳应排列整齐。
(6)钻机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置于钻架上,严禁将钻头停留孔内过久。
(7)采用冲抓或冲击钻孔,应防止碰撞护筒、孔壁和钩挂护筒底缘。提升时,应缓慢平稳。钻头提升高度应分阶段(按进尺深度)严格控制。
5.人工挖孔桩安全控制要点
(1)现场应配备气体浓度检测仪器,进入桩孔前应先通风15min以上。人工挖孔作业时,应持续通风,现场应至少备用1套通风设备。
(3)同排桩施工应跳槽开挖,相邻桩孔不得同时开挖,相邻两孔中的一孔浇筑混凝土,另一孔内不得有作业人员。
(5)孔内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安全绳应系在孔口。作业人员应通过带护笼的直梯进出,人员上下不得携带工具和材料。作业人员不得利用卷扬机上下。
(7)孔口处应设置护圈,护圈应高出地面0.3m。孔口应设置护栏和临时排水沟,夜间应悬挂警示红灯。孔口四周不得堆积弃渣、无关机具及其他杂物。
(10)孔深一般不宜超过15m,孔径不宜小于1.2m。
(14)孔内照明电压应为安全电压,应使用防水带罩灯泡,电缆应为防水绝缘电缆。
(15)孔内爆破作业应专门设计,采用浅眼松动爆破法。
(16)混凝土护壁应随挖随浇,每节开挖深度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且不得超过1m。护壁外侧与孔壁间应填实。
10.悬臂浇筑法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1)挂篮组拼后,要进行全面检查,并做静载试验。
(2)施工操作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要体检,有不适病症的人员严禁上岗,托架、挂篮上的施工遇6级以上大风应停止作业。
(3)施工托架、挂篮安装时必须先安装好走道、栏杆,所有的栏杆使用扣件或绑扎成围,并检查其安全可靠性,托架、挂篮作业平台边缘必须设场脚板,以防止台上杂物坠落伤人。
(4)设立桥面临时护栏。为保证施工人员在高空处的作业安全,防止材料、机具等物体从已浇好的桥面上坠落伤人,在已浇筑过的梁段上焊制安装1.2m高度的桥面临时护栏,作业区范围内使用安全网封闭施工。
河南来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河南来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河南来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