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

421. H公司是一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建有20×10^4t/a烧碱、10×10^4t/a双氧水(过氧化氢)等生产装置。主要生产销售液氯、烧碱、盐酸、次氯酸钠、氢气、双氧水等危险化学品。 H公司双氧水生产采用固定床钯触媒蒽醌法工艺,主要原料为氢气、2-乙基蒽醌、磷酸三辛酯、重芳烃,催化剂为钯触媒。工作液由2-乙基蒽醌、磷酸三辛酯和重芳烃按比例配制,循环使用。生产工序为氢化、氧化、萃取及净化、后处理、配制5道工序。 氢化工序的氢化塔分3个塔节(操作压力0.3MPa),自上而下依次为上塔(A)、中塔(B)、下塔(C),既可串联运行,也可单独运行。氢化塔按Ⅱ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其设计、制造、安装及管理符合特种设备管理要求。 烧碱装置的生产工序:盐水精制、电解、氢气处理、氯气干燥、氯气液化充装、碱液蒸发浓缩、盐酸合成。主要设备:电解槽、氯气干燥塔、盐酸合成炉、液氯储罐(10m3,工作压力1.5MPa,5台,最大储量50t)。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对H公司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存在下列问题。 (1)销售的危险化学品未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产品包装上未粘贴、拴挂化学品安全标签。 (3)停车检修安全措施未落实。 (4)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不力。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2题为单选题,3~5题为多选题)
423. H公司为一危险化学品销售公司,公司存储罐区共有12台5×10^4m3的原油罐,总容量为60×10^4m3,可实现年储运量甲类涂料36000t、乙类涂料30×10^4t、丙类涂型34×10^4t,总投资40171万元。 2019年9月6日8时30分,H公司技术人员发现12号油罐的2号阀门阀板脱落,安排整改。H公司机动科委托F公司承担更换阀门的任务。在拆卸阀门前,H公司简单向F公司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交底,同时H公司操作人员已先后三次开污油泵倒管线内原油,但管内仍存有部分原油。 14时3分,F公司的5名施工人员(均为临时工)按要求拆卸旧阀,在用手动葫芦起吊2号阀门时,管线内部分原油溢出,流淌在地面,阀室内通风不良,油气弥漫。现场可燃气体报警仪因失灵没有发出报警信号,也未见通风风机启动。由于在拉动手动葫芦时速度过快,导致阀门端面和管线法兰端面碰撞摩擦打火,引燃阀室地面上原油,造成阀室一层管线区域火灾。H公司巡检人员发现后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14时10分,原油罐区消防中队到达着火现场进行灭火,施救过程中发现消防水管网无水,原来是罐区人员没有开消防泵,随即开泵,但是泵又发生故障,只好启动另一台泵供水。14时18分,阀室内1根原油管线因受热发生爆裂,火势加大,施救过程中又有2根原油管线受热爆裂。因供水不足,只够2辆消防车用水,施救灭火全过程因供水不足,大功率消防车不能发挥战斗力而导致灭火困难。17时10分,大火终于被扑灭。 事故造成2人重伤、1名作业人员20%轻度烧伤,直接经济损失650万元,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事故调查还发现,H公司在更换阀门过程中未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作业票证,也未派监护人现场监护,可燃气体报警仪、消防水泵等消防设施均未正常投用。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分析该罐区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简述防止罐区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控制措施。 2.正常情况下重质油储罐5年清洗一次,简述人工清罐的安全注意事项。 3.简述该起事故暴露的H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4.依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简述设备检修作业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的安全措施交底的主要内容。
424. 2017年12月9日2时9分,A省B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间二氯苯装置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875万元。 甲公司经营范围:生物科技研发;间二硝基苯、2,4-D酸、间二氯苯、五硫化二磷等。2017年11月22日,甲公司提交变更申请,拟增加产品“间二氯苯(3000t/a)、硝化酸混合物(7600t/a)”,B市安监局受省安监局委托完成受理、审查,A省安监局审核未予许可。 事故装置为间二氯苯生产装置,位于甲公司四车间。四车间设置两条设备和工艺相同的间二氯苯生产线,产能为3000t/a间二氯苯,副产硝化混酸混合物7600t/a、盐酸5000t/a、间氯硝基苯115t/a等。 事故经过: 2017年12月8日19时左右,甲公司四车间尾气处理操作工发现尾气处理系统真空泵处冒黄烟,随即报告班长沈某。沈某检查确认后,将通往活性炭吸附器的风门开到最大,黄烟不再外冒。 19时39分左右,氯化操作工到1号保温釜用压缩空气将釜内物料压送到1号高位槽,之后,指标正常。 21时左右,真空泵处再次冒黄烟。沈某关闭相关阀门,黄烟基本消失。 21时35分左右,车间控制室内操告知氯化操作工,1号保温釜温度突然升高,要求检查温度、确认保温蒸汽是否关闭。氯化操作工到现场,观察温度约为152℃,随即手动紧了一圈夹套蒸汽阀,未作其他处理。 22时42分左右,沈某在车间控制室看到DCS系统显示1号保温釜温度“150℃”(已超DCS量程上限150℃),认为是远传温度计损坏,未作相应处置。 交接班后,接班班长对温度异常情况仍未处置、上报。 9日2时5分31秒,操作工关闭了1号保温釜放空阀,另一人打开压缩空气进气阀向1号高位槽压料。之后,操作工关闭压缩空气进气阀,看到1号保温釜压力快速上升;9分2秒,另一人快速打开1号保温釜放空阀进行卸压:9分30秒,1号保温釜尾气放空管道内出现红光,紧接着保温釜釜盖处冒出淡黑色烟雾,现场人员3人迅速跑离现场。 2时9分49秒,保温釜内喷出的物料发生第一次爆炸;9分59秒,现场发生了第二次爆炸。爆炸造成四车间及相邻六车间厂房坍塌。 事故调查组在调查中发现: 事故装置的安全预评价报告由A省安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乙于2015年4月完成编制,但其没有对间二氯苯技改项目技术来源进行充分论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有漏项,未如实辨识事故隐患,即出具了合格的评价报告,所得收入50万元;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由B市安全评价咨询有限公司丙于2017年6月完成编制,2017年3月13日,甲公司组织专家进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6月12日,通过竣工验收。 事故单位甲,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经考核,日常安全检查记录存在造假情况。 事故装置压料介质发生变更,2017年6月左右,因制氮机损坏,甲企业改用压缩空气进行物料压送。 间二氯苯生产过程涉及氯化工艺,且使用剧毒化学品液氯,甲公司对氯化反应釜设置了DCS系统,对液氯汽化装置设置了安全仪表系统。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 尾气处理系统改造情况。甲公司对四车间脱水釜、保温釜、高位槽的直排入大气的尾气进行改造,用真空泵抽吸、经活性炭吸附后排放。尾气管道应采用碳钢管道,实际使用PP塑料管道,并和另一车间的排气系统串联,组合成一套系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辨识甲企业中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并简述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 2.简述甲公司应建立的变更管理制度包含的内容。 3.简述氯化工艺中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并指出乙公司应负的法律责任。 4.指出甲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5.为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及减轻事故后果,简述甲公司应该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内容。
425. H公司为石油化工生产经营企业,2018年公司计划新建一套化工中间体生产装置,建设内容包括:甲类生产厂房、工艺设备设施、甲类仓库、化学品储罐区、燃气锅炉房、变配电室、液氮储罐、空压站、消防设施等。 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料有双氧水、醋酸、甲醇、硫酸、天然气、氮气等化学品。醋酸、甲醇储存在甲类仓库,采用防爆叉车装卸;双氧水和硫酸储存在化学品罐区,氮气来源于布置在厂区的液氨储罐,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入;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过氧化反应釜、中间储罐、分离器、冷凝器、搅拌器、输送泵等。过氧化反应釜容积为800L,反应温度为120℃,反应压力为0.6MPa;主要物料是双氧水、醋酸,生产过程采用DCS控制;主要控制工艺参数有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组分等;反应釜所在的生产厂房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即使存在也仅是短时间的。 该新建项目为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2018年2月取得当地政府部门的规划许可、立项审批,2018年3月H公司委托具有石油化工甲级设计资质的M设计院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由N评价机构编写了安全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判定项目构成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生产过程涉及过氧化危险化工工艺;2018年4月10日,M设计院完成了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专篇,H公司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了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资料;2018年4月20日,H公司同意具有土建和设备安装资质的E公司进入现场开展施工,2018年11月完成全部工程项目的施工及设备安装;施工过程由具有监理资质的L公司全程监理。 2018年12月,H公司组织工艺、设备及安全管理人员完成了设备的吹扫、试压、单体试车及联动试车,项目具备试生产条件。: H公司组织技术人员编写了试生产方案,内容有:①该企业在运行生产装置与建设项目安全试生产相互影响的确认情况;②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的落实情况;③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情况的检查记录;④现场消防设施配备情况检查记录。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指出本项目申报过程中执行程序存在的问题。 2.该项目工艺过程安全设计进行HAZOP分析时,给定了引导词为“减量”,请列出过氧化反应釜工艺参数HAZOP分析的偏差。 3.根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对试生产的要求,指出该企业编制的试生产方案需要补充的内容。 4.该项目涉及过氧化危险化工工艺,请说明该工艺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 5.请给定出过氧化反应釜所在厂房的爆炸性环境的类别及其分区。
426. F发电厂有2×1000MW机组,发电厂占地面积为3000m2。燃煤由码头卸下后,经皮带引桥由带式输送机输送到储煤场,再经带式输送机送到磨煤机磨成煤粉,煤粉送至锅炉喷煤器,由喷煤器喷到炉膛内,煤粉燃烧后的烟气经除尘系统进入脱硫脱硝系统,脱硫脱硝工艺需用液氨、盐酸和氢氧化钠等。 F发电厂有容积为1000m3的助燃柴油储罐2个,储存的柴油密度为820kgm3,闪点为60℃。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为水-氢-氢,氢气以2.0MPa压力、经直径100mm管道输送到发电机。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25t/h。过热器出口压力为17.15MPa。 F发电厂现存原材料有:燃煤30×10^4t,柴油1200t,浓度大于99%的液氨16t,盐酸42t,氢氧化钠41t,压力为15MPa的氮气储罐20个,每个40L,压力为3.2MPa的氢气储罐7个,每个容量10m3。 为确保安全生产,F发电厂于2012年7月16日至20日进行了全厂安全生产大检查。 检查发现:在储煤场堆场的铲车司机无证上岗。作业人员未戴安全帽。皮带引桥内的电缆有破损,皮带引桥地面存有大量煤尘。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F发电厂厂长责成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制订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2.指出进入磨煤机检修时应配备的防护设备及用品,并说明其作用。 3.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指出F发电厂现存材料中的化学品及其类别。 4.说明F发电厂脱硫脱硝系统液氨泄漏时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427. B公司是一家制药企业,成立于2007年,现有员工2400人。公司内设4个化学合成车间、1个回收车间和6个冻干车间,以及6个生产辅助部门。 为解决四车间地下室两台冷媒槽(1号、2号,-15℃冷媒)长时间运行后出现的渗漏问题,B公司拟对-15℃冷媒系统进行管道改造,把2号清水槽与1号、2号冷媒槽互换使用功能。改造实施内容由C公司承担,并下达相应的任务派工单。 2019年4月15日8时30分左右,B公司技改处安排施工负责人姬某带领施工人员到达四车间地下室,其中一名施工人员没有参加安全培训。8时50分左右,四车间副主任、自动化控制工程师到现场,向姬某等施工人员口头交代具体改造工作,之后随姬某一起离开现场。9时左右,四车间工段长李某办理了二级动火证和临时用电许可证,将一式三联动火票及临时用电许可证一并交与监护人孙某。 15时10分左右,现场堆放的冷媒增效剂(主要成分为氧化剂亚硝酸钠,有机物苯并三氮唑、苯甲酸钠)产生爆燃,放出大量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造成现场施工和监护人员中毒窒息死亡。 B公司总经理在接到事故报告后,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救援后期,随着地下室烟雾变小,因部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现场使用后气压不足,部分救援接应人员佩戴普通防护面具进入地下室参与救援。 据悉,该公司在之前已多次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均未造成比较大的事故损失。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导致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 2.为保证动火作业的安全,B公司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3.简述B公司总经理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4.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说明B、C两家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作业时,签订安全管理协议的主要内容。
428. 2020年8月18日,A企业13m高80×10^4t/a酸性水汽提装置原料水罐G401发生撕裂事故,造成该装置停产。为尽快修复破损设备,恢复生产,该企业将抢修作业委托给有资质的B设备安装公司。B公司接到A企业炼油厂硫黄回收车间G401原料水罐维修计划书后,安排下属的三分公司承担该次修复施工作业任务。修复过程中,需要加入盲板。 8月27日8时,三分公司施工员带领16名施工人员到达现场。之后施工员带领两名管工开始在G401罐顶安装第16块盲板。8时35分,吊车起吊G405罐和G401罐连接管线,管工将盲板放入法兰内,并准备吹扫。吹扫完毕后,管工将法兰螺栓紧固。9时30分左右,施工员到硫黄回收车间安全员处取回动火票,并将动火票送给G401罐顶气焊工,同时硫黄回收车间设备主任、设备员、监火员和操作工也到G401罐顶。9时50分左右,在生产单位的指导配合下,气焊工开始在G402罐顶排气线0.8m处动火切割。9时55分,管线切割约一半时,G402罐发生爆炸着火。10时55分,火被彻底扑灭。爆炸导致2人当场死亡、5人失踪。8月29日12时许,5名失踪人员遗体全部找到。死亡的7人中,3人为B设备安装公司临时工,4人为A企业炼油厂员工。 经调查,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1)在G401罐顶动火切割DN200管线的气焊工,没有“金属焊接切割作业操作证”。 (2)动火人未在动火票相应栏目中签字确认,而由施工员代签。 (3)在动火点未作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采样分析、动火作业措施还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就进行动火作业。 (4)施工人员对G401酸性水罐存在的风险不清楚,对现场危害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5)吊车在施工现场起吊DN200管线时,该管线一端与V406罐相连,另一端通过法兰与V402罐相连。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简要分析该事故发生前涉及的特殊作业。 2.简述动火作业的“六大禁令”的内容。度,清业。 3.合成氨重点监控工艺参数和重点监控单元有哪些? 4.简要叙述该起事故中的违章作业。
429. 2020年5月19日2时1分,M公司污水处理厂发生硫化氢气体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290万元。事故原因如下: 企业污水处理厂夜班人员王某因注意力不集中,违反操作规程将盐酸快速加入含有大量硫化物的废水池内进行中和,致使大量硫化氢气体短时间内快速溢出扩散,在场的王某中毒倒在地上。当班班长李某以及当班人员张某等人发现后,通过对讲机向中央控制室通报,并在未穿戴安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先后冒险进入危险场所,随后二人也因吸入硫化氢等有毒混合气体中毒倒地。中央控制室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警后,公司救援人员带好防护装备和空气呼吸器进入厂房,将受伤人员救出,紧急送医院抢救,并对现场进行隔离、通风置换等善后事宜。2020年5月20日,3人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经调查: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批准,擅自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企业擅自改变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和方式,原设计处理方式为污水处理中和车间中和釜反应处理,于2020年3月11日擅自将污水处理方式变更为废水池中和处理。未对2020年3月13日专家提出的隐患问题进行彻底整改,即违法组织试生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安全管理职责未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判断该起事故的事故等级并说明理由。 2.试分析引发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3.简述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措施。 4.为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简述企业应采取的整改措施。
430. A公司为新型煤化工企业,厂内分为动力界区、空分界区、气化界区、净化界区、甲烷化界区、环境界区、储运界区、厂前办公及服务设施区等八大功能区,总投资313亿元。该项目主要采用碎煤加压气化、粗煤气耐硫变换冷却、低温甲醇洗净化、克劳斯硫回收、甲烷化、废水处理、天然气调峰、天然气管输等技术,共分三系列建设。全线达产后,年产天然气40×10^8m3,副产焦油16.2×10^4t、中油20×10^4t、粗酚6.2×10^4t、石脑油5.7×10^4t、硫黄16.5×10^4t、硫铵48×10^4t。 2020年全公司共有生产人员1100人,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3人,其中中级及以上注册安全工程师2人,并设有HSE管理部。 2020年9月新招操作工10人,经过8学时公司级安全教育、16学时车间级安全教育、16学时班组级安全教育后下到班组进行实习。 2020年10月6日,净化(酸脱)车间一名新操作工在班长指令下进行启甲醇泵作业,在此过程中由于走错间隔,启动了正在隔离检修的另一台甲醇泵(该泵未悬挂警示标志),导致正在泵出口管线进行阀门更换检修作业的两名检修工疏化氢中毒死亡,甲醇泄漏造成局部火灾,直接经济损失700万元。后经调查,在对甲醇泵进行维修作业前,公司未对系统进行有效隔离和置换,且该种操作已经成为习惯,当班安全管理人员亦未进行制止。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公司注册安全工程师的配备数量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2.试分析该公司对于新操作工的安全教育是否合理,并简述车间级培训内容。 3.判断新型煤化工是否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并分析新型煤化工的危险特点。 4.简述对于该起事故的整改措施。
431. F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煤焦油加工的生产企业,该公司设有生产技术部、安全环保部、综合部、财务室等机构。生产技术部下设生产车间、储运部(车间)和质检部,主要产品为工业萘、丙烷、异丁烷、沥青等。 2018年1月1日,F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发前,该企业因环保原因,已长期处在半停产状态,拟进行搬迁,仅有少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人在岗,负责设备维护和检修。 2018年初,F化工有限公司为拆迁做准备。1月1日,该公司的焦油加工车间组织清理燃料油中间储罐,该储罐是一个长7.1m、直径为2.3m的卧式。16时许,F公司3名工人开始进行清罐作业。在关闭相关的阀门隔离储罐,且未对罐内有毒、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进行分析的情况下,1名负责清理的工人甲仅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非隔离式防护用品)就进入燃料油中间储罐进行清罐作业,进罐后即中毒晕倒,负责监护的工人乙见状和附近另外1名工人盲目施救,没有佩戴任何安全防护用品就相继进入罐内救人,也中毒晕倒。3名工人被救出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后(4日),从与发生事故储罐相连的两个产品储罐取样分析,硫化氢含量分别高达为56mg/m3和30mg/m3。 据初步分析调查发现: (1)作业人员在清理储罐时,未将燃料油中间储罐与其他储罐可靠隔离,未按照安全作业规程进行吹扫、置换、通风,未对罐内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进行检测。 (2)作业人员使用安全防护用品错误,存在有毒、有害气体作业时应使用隔离式防护用品,造成硫化氢中毒。现场人员盲目施救,施救人员在没有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罐救人,造成伤亡扩大。 (3)F公司未制定相关清罐作业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F公司在清罐作业中的违章行为。 2.简述受限空间作业前工艺处置的安全措施。 3.针对该卧式罐的清罐作业,F公司应该编写的应急预案类型,简述其主要内容。 4.储罐定期检查维护分为外部检查维护和全面检查维护,请简述储罐外部检查应包括的内容。
432. G化工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液化石油气及相关石化产品,总投资约138亿元,共16套装置,年产对二甲苯80×10^4t。 2016年4月6日18时56分,G公司二甲苯装置在停产检修后开车时,加热炉区域发生爆炸着火,同时导致该装置西侧约60外中间罐区的607号、608号2个重石脑油储罐和610号轻重整液储罐先后着火(4个储罐容积均为10000m3,存量分别为6622t、2000t、4000t)。消防部门调动消防车辆269部、消防救援人员1169名,全力以赴组织灭火。4月7日16时40分,明火第一次被扑灭。由于风力加大和下雨导致覆盖的泡沫被吹开和破碎,19时50分复燃;23时40分明火第二次被扑灭。4月8日2时40分再次复燃,并产生流淌火,经过紧急处置,局面得到缓解;10时53分引燃609号(1562t)储罐。4月9日3时10分,609号储罐物料燃尽,明火熄灭。经全力救援,火势未波及其他罐区。事故造成6人受伤(其中5人被冲击波震碎的玻璃刮伤),另有15名周边群众陆续到医院检查留院观察,直接经济损失9457万元。 事故直接原因:开车过程中因操作波动较大导致二甲苯塔底至邻二甲苯塔的排料管线(DN200)产生液击现象,该管线一有焊接缺陷的焊口断开,物料(约300℃)呈雾状喷出(1min内约10t),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空气鼓风机进入加热炉烟道后遇高温爆炸,并回火引爆加热炉周边空间区域,爆炸冲击波撕裂西侧中间罐区储罐,罐内物料被引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事故划分成哪几个等级(写明划分具体标准)。 2.简述加氢工艺危险特点。 3.请阐述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机理。 4.简述扑救易燃液体火灾的基本方法。
433. F公司下设销售部、生产部、行管部等七个部门,企业员工210人。其中,生产部下设二胺车间、二酚车间、公用工程车间和总调度办:二胺车间有硝化工段(混二硝基苯装置)、硝化配套工段、加氢工段、二胺精馏工段。 2019年,F公司新建年产2×10^4t改性型胶粘新材料联产项目,混二硝基苯装置,在未取得许可的情况下违规投料试车,其间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13人死亡、2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326万元。 事故经过:8月28日,硝化装置按照计划投料试车,先后三次投料,均因硝化机控温系统不好、冷却水控制不稳定以及物料管道阀门控制不好,造成温度波动大,运行不稳定停车。第三次投料后,4号硝化机温度波动较大,最高达到96℃(正常温度60~70℃),5号硝化机最高达到94.99℃(正常温度60~80℃)。车间人员用工业水分别对4号、5号硝化机上部外壳浇水降温,其间,硝化装置二层硝烟较大,F公司决定当晚不再开车。 为防止硝化再分离器中混二硝基苯凝固,车间人员在硝化装置二层用胶管插入硝化再分离器上部观察孔中,试图利用“虹吸”方式将混二硝基苯吸出,但未成功。之后,在未办理相关票证的前提下,工段长将硝化再分离器下部物料放净管道(DN50)上的法兰(位置距离地面约2.5m高)处盲板拆掉,打开了位于装置二层的放净管道阀门,硝化再分离器中的物料自拆开的法兰口处泄出,放料2~3min后,预洗机与硝化再分离器中间部位出现直径1m左右的火焰,随即硝化装置发生爆炸。 后经调查,车间负责人违章指挥,安排操作人员违规向地面排放硝化再分离器内含有混二硝基苯的物料,混二硝基苯在硫酸、硝酸以及硝酸分解出的二氧化氮等强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自高处排向一楼水泥地面,在冲击力作用下起火燃烧,火焰炙烤附近的硝化机、预洗机等设备,使其中含有二硝基苯的物料温度升高,引发爆炸。同时由于违规生产,F公司也未组织编制操作规程等相关规章制度。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2.简述预防爆炸的基本原则。 3.阐述硝化工艺危险特点。 4.简述盲板抽堵作业前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要点。
434. 2020年8月12日,甲公司纤维素生产装置物料泄漏,发生爆燃事故,造成2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30余万元。 1.事故经过 甲公司职工总数250人,配有注册安全工程师2人,主要从事纤维素醚系列产品、PAC精制棉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中纤维素醚系列产品,产量为1×10^4/a,纤维素醚项目始建于2000年。 2020年8月12日11时10分左右,纤维素醚生产装置一车间南厂房在脱溶作业开始约1h后,脱溶釜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处突然开裂(开裂长120cm,宽1cm),造成物料(含有易燃溶剂异丙醇、二甲苯、环氧丙烷等)泄漏。车间人员闻到刺鼻异味后立即撤离并通过电话向生产厂长报告了事故情况,由于泄漏过程中产生静电,引起车间爆燃。南房爆燃物击碎北厂房窗户,落入北厂房东侧可燃物(纤维素醚及其包装物)上引发火灾,北厂房员工迅速撤离并组织救援,10min后火势无法控制,救援人员全部撤离北厂房,北厂房东侧发生火灾爆炸。2h后消防车赶到,火灾被扑灭。 2.事故原因 (1)据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纤维素醚生产装置无正规设计,脱溶釜罐体选用不锈钢材质,在长期高温环境、酸性条件和氯离子的作用下发生晶间腐蚀,造成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强度降低,发生焊缝开裂,物料喷出,产生静电,引起爆燃。 (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企业未对脱绒釜罐体的检验检测作出明确规定,罐体外包有保温材料,检验检测方法不当,未能及时发现脱绒釜晶间腐蚀现象,也未能从工艺技术角度分析出不锈钢材质的脱绒釜发生晶间腐蚀的可能性;生产装置设计图纸不符合国家规定,图纸载明了设计单位,但无设计公司单位公章,无设计人员签字,未载明脱绒釜材质要求,存在设计缺陷;脱绒釜操作工在脱绒过程中升气阀门开度不足,存在超过工艺规程允许范围(0.05MPa以下)的现象,致使釜内压力上升,加速了脱绒釜下部封头焊缝的开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中对脱绒工序危险有害分析不到位,未提及脱绒釜存在晶间腐蚀的危险因素。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该企业所使用的原料及生产的产品中属于《危险化学品目录》的有哪些? 2.该企业配备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应参与企业的哪些安全生产工作并签署意见? 3.针对该起事故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4.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76号),在总体设计和基础工程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重点开展哪些设计文件的安全评审?
435. 2015年5月14日,D公司开始进行全装置停车检修。检修期间安排对甲醇储罐罐顶水平泡沫发生器下部混合管段进行改造(以下简称“泡沫线改造”)。5月20日,在未制定技改方案的前提下,D公司“泡沫线改造”项目负责人孙某电话通知承包商F公司承担项目施工。甲醇罐内液位为0.8。D公司孙某认为,施工中不在储罐本体上进行动火作 业,故甲醇罐不需要清罐吹扫。 F公司派人现场勘察确认并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经F公司主管技术人员审核批准后发放到作业班组。 6月10日,F公司按规定办理了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临时用电作业证、吊装作业证、高处作业证。6月11日8时,在没有进行现场动火化验分析的情况下,D公司就签字批准了甲醇储罐动火作业票。6月11日9时10分,F公司4名作业人员开始进场作业。6月11日9时38分,F公司焊工张某在焊接泡沫线短节时甲醇罐发生爆炸,罐顶崩开。在罐顶作业的3名人员中,1人摔落地面,抢救无效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248万元。事故调查发现,张某持有的焊工作业证已经过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判定该起事故类别和等级。 2.列出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3.列出D公司承包商管理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4.列出甲醇储罐日常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436. 某市一化工厂,占地面积为12.9ha,企业有员工140人,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2010年5月14日9时,磺化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按照投料比例加入氯磺酸至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滴加硝基苯后,由于蒸气压力不够,当班没有进行升温操作;下一班次同样没有进行升温操作。其中,王某于5月14日刚来到工厂工作,且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15日8时另一班次操作人员接班,10时开始对反应釜进行升温,持续2h。15日20时,该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接班后检查反应釜温度为120℃,继续采取保温措施,16日5时送样化验,发现反应釜中硝基苯含量大于6%(正常值为小于0.1%),并未采取任何措施。5月15日21时只有生产车间主任巡视了工人到岗情况。16日7时45分左右,磺化釜回流片式冷凝器搪瓷破裂,钢板被盐酸腐蚀穿孔后,造成片式冷凝器循环冷却水进入磺化釜,与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氯化氢和三氧化硫,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冲料和爆炸。当场造成王某死亡。2人失踪,2人受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该起事故属于什么事故?应如何成立事故调查组? 2.试分析该化工厂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3.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有什么义务? 4.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技术的要求有哪些?
437. 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正在执行甲苯装卸任务的汽车槽车突然发生爆炸起火,将整辆汽车槽车包括车上约1.3t的甲苯全部烧毁,造成2人死亡。 1.事故经过 7月22日上午,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套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罐体,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13.5t被拉回公司仓库。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汽车司机将汽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约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2根自流式装卸管。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人刚走离汽车约2m,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罐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燃起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约10min后,消防车赶到。经1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车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被烧毁。 2.背景材料 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御站台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 3.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2)间接原因是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引发爆炸事故。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台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试说明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及高温天气装卸作业的有关要求。 2.根据以上事故,试分析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3.根据以上事故场景,试说明静电防护措施及静电接地要求。 4.根据以上案例,试说明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
438. A石化厂建成于1990年,现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00×10^4t/a,综合加工能力800×10^4t/a,主要有常减压、催化裂化、连续重整、延迟焦化、汽柴油加氢、渣油加氢、加氢裂化、煤制氢、聚丙烯、苯乙烯等主体生产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辅助系统等。产品有汽煤柴油、化工轻油、三苯、液化气、石油焦、聚丙烯、苯乙烯等。 2020年3月18日16时58分,60×10^4t/a柴油加氢装置加氢单元运行当班人员在DCS上发现循环氢压缩机C601润滑油压低报警,打电话要求外操人员到现场确认。17时7分,C601润滑油压降至0.27MPa,辅油泵启动(辅泵自启联锁值0.27MPa)。设备员接报告后和外操人员一起到压缩机现场调整,停运润滑油辅油泵后油压又开始下降,18时4分下降至0.2MPa(联锁停机值0.2MPa),机组联锁停机;加热炉F702高压瓦斯进炉快关阀门联锁关闭停车,加氢反应进料泵P602联锁停泵。18时14分,两名操作人员按照工艺员指令赶往加氢反应进料泵P602,试图关闭泵出口阀时,加氢原料缓冲罐G601(容积54m3,设计压力0.38MPa)发生爆炸着火。 事故发生后,A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关闭加氢单元高瓦、氢气、柴油等原料进料阀门,组织装置紧急停工。18时18分,第一批10台消防车辆到达现场,立即展开救援,随后第二批3台车赶到现场增援。18时30分,地面流淌火全部扑灭;考虑到周边是临氢装置,18时34分,A企业请求当地消防支队增援;18时40分,火势得到控制;19时20分,火全部熄灭。 事故后经调查发现,循环氢压缩机润滑油压低报警后,长时间未能排除故障,处理过程中引起润滑油压力低低联锁停机。循环氢压缩机C601因润滑油压力低而停机后,加氢原料进料泵随即联锁停泵,但因泵出口未设置紧急切断阀且单向阀功能(事故后拆检发现单向阀已失效)故障,反应系统内高压介质(压力5.7MPa)通过原料泵出入口倒窜入加氢原料缓冲罐,造成G601加氢原料缓冲罐超压着火爆炸。事故装置建成于1990年,柴油加氢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其加氢原料进料泵出口当时也没有设置紧急切断阀,在后来多次改造中也没有进行完善。同时,A企业应用HAZOP等分析工具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不足,对加氢装置高压窜低压的危害认识不足。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指出该企业中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并说明理由。 2.根据事故调查的发现,简述事故原因。 3.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简述该企业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4.简述HAZOP分析的步骤,针对加氢原料泵,可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439. A省B市C集团公司下属二级公司D,主要进行合成氨生产,公司于1972年建成碳铵生产线,1989年引进美国尿素生产装置,1991年正式投产。2001年,公司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同年建成20×10^4t/a尿基复合肥生产线。2006年,投资开发15×10^4t/a氯碱化工项目。2011年,建成3×10^4t/a三氯乙烯生产装置。由于部分设备老化,该公司领导决定于2020年7月按照计划进行年度大修,经招标选取了具有资质的F公司进行大修作业,检修队伍于7月底进厂。 8月5日14时16分,F公司两名员工在未告知D公司的情况下,私自对一段工艺管道进行了拆除作业,导致管线内残余的氨水泄漏,造成该二人及附近区域的D公司其他6名员工中毒,送医后有3人因中毒严重抢救无效死亡,2人重伤,3人经救治后恢复。 该企业主要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了报告,当地政府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对该起事故进行了调查。后经调查发现,D公司下发给F公司的检修作业任务书中有该项目检修任务,F公司安排作业后,上述二人即进行作业,未与D公司相关人员联系,且二人无检维修相关资质,为F公司人员短缺情况下临时招聘人员。D公司人员也未对F公司检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未做安全培训。D公司新上任安全总监未进行监管部门考核,亦不熟悉安全管理人员应尽的职责。2019年,该企业因未能及时监控有毒气体浓度,发生一起氯气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企业在主体责任落实及事故教训汲取方面存在严重失职。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事故时应包含的内容。 2.简述氯碱工艺过程中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 3.简述液氨泄漏后,D公司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4.简述承包商的安全管理责任。
440. H公司是一家复合肥生产企业,公司下设一个计划部门(生产办公室)、四个生产部门(氯基复合肥、硝基复合肥、硝酸铵和电仪)。H公司未批先建,违规组织项目建设和试生产,在硝基复合肥建设项目硝化车间试生产过程中,发生以下事故。 2月19日,H公司按照计划进行北塔更换配方的试生产工作。按计划6时31分停止向熔融器加原料,6时40分停止向熔融器输送硝酸铵溶液。7时16分,启动硝酸铵输送泵,开始向熔融器内加硝酸铵溶液。造粒主操A在操作室发现1号混合槽温度达到201℃,但随着硝酸铵溶液的进入,温度缓慢下降。随后当1号混合槽的料浆达到工作液位时,向1号混合槽加入硫酸钾和氯化钾配比后的混合粉料。7时30分许,发现1号混合槽的温度达到190℃,将加热蒸汽阀门关小。蒸汽阀门关小后,观察到1号混合槽温度在加大粉料投入量后逐渐回落至186℃左右。之后发现2号混合槽温度偏高(190~200℃),于是给2号混合槽加水降温至100℃左右。此时,1号混合槽温度偏高、2号混合槽温度偏低。于是关闭1号混合槽加热蒸汽阀、加大粉料投入量。约5min后,1号混合槽温度不仅未降,反而还在上升,操作人员赶紧将1号混合槽蒸汽进气阀关死。1号混合槽液位已达31%(正常工作液位为30%),2号混合槽液位也达7%(正常工作液位12%)且还在继续快速上涨,上涨的料浆沿着墙壁流下,并伴有黑烟,随后发生爆燃。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69.28万元,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事故直接原因:由于北塔1号混合槽物料温度长达1h 19min,高于工艺规程控制上限175℃,实际温度介于185~200℃之间,且物料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物料中硝酸铵受热分解,温度持续上涨,瞬间最高温度达629.95℃。其间1号和2号混合槽相继冒槽,料浆流至100m层和96m层平台,发生高温分解燃爆。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硝化反应重点监控的单元和工艺参数。 2.化工生产装置试生产阶段联动试车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3.反应温度是化工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请列举常见的移走反应热量的基本方法。 4.根据以上材料,简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