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
【病因】
(1)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子宫颈癌多与HPV16、18等亚型感染有关。
(2)单纯疱疹病毒(HSV):目前尚无证据证实HSV可直接致癌,一般认为HSV-2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协同因素。
(3)其他病原体:巨细胞病毒(CMV)、梅毒螺旋体、滴虫、衣原体、真菌等感染也可能与子宫颈癌发生有关。
2.相关危险因素
(1)过早性生活、早婚。
(2)多个性伴侣、性生活活跃、性生活不洁。
(3)早生育、多产、密产。
(4)男性不洁性行为及有关因素(性伴侣包皮过长、吸烟、经济状况、肿瘤家族史、饮食等因素亦有关)。
【发生发展】宫颈癌形成过程——移行带区、多病灶、缓慢发展过程。“由底及表”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子宫颈移行带形成过程中,其表面被覆的柱状上皮通过鳞状上皮化生和鳞状上皮化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
这些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代谢活跃,在一些致病因素(如HPV)刺激下,可发生细胞异型性及组织异型性改变。
※CIN有3种转归:
①消退(或称逆转)。
②持续不变(或称病情稳定)。
③进展(或称癌变)。
子宫颈癌的发生是一连续发展的过程,由CIN转变为浸润癌约需5~10年的时间。
【病理类型】
1.CIN
2.宫颈浸润癌
(1)鳞癌最常见,占75%~80%
(2)腺癌约占20%~25%
(3)鳞腺癌占5%
【转移途径】
1.直接蔓延,最常见!
2.淋巴转移
一级组包括:子宫旁、宫颈旁或输尿管旁、闭孔、髂内、髂外淋巴结。
二组组包括:髂总、腹股沟深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3.血行转移极少见,最常见于肝脏,晚期可转移至肺、肾等。
筛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宫颈刮片)
TBS报告:
LSIL
HSIL—活检
诊断+治疗:宫颈锥切术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多次阳性,活检为阴性时
宫颈活检为HSIL但不能排除浸润癌,或活检为可疑微小浸润癌需要测量肿瘤范围或除外进展浸润癌者需做子宫颈锥切
浸润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
IA1期: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
IA2期:行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IB和IIA期: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放疗治疗:≥IIB无法手术患者巨大肿瘤
化学治疗:晚期或术后复发转移者辅助治疗
30、下列有关子宫内膜癌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数是腺癌
B、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C、占女性生殖道肿瘤的20%~30%
D、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E、年轻女性多发
E
子宫内膜癌
【病因】
1.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
(1)内源性雌激素增高:如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肿瘤等,此外初潮早、绝经晚、不孕、未婚少产也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
(2)外源性雌激素长期刺激:如雌激素替代疗法,随着选用雌激素剂量及使用时间的延长,危险性增加。
2.与子宫内膜增生有关不同增生发展为内膜癌的几率不同:单纯型增生为1%,复杂型增生为3%,不典型增生约为30%。
3.遗传因素家族性子宫内膜癌、乳癌、结肠癌史。
4.体质因素一般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
【病理】
1.内膜样腺癌——最多见
2.浆液性癌
3.黏液性癌
4.透明细胞癌
5.癌肉瘤
【转移途径】
内膜癌生长较缓慢,局限在内膜的时间较长。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淋巴转移,晚期有血行转移。
1.直接蔓延
2.淋巴转移主要转移途径。
3.血行转移
【分期】
手术-病理分期(FIGO,2009)
l期癌局限于宫体
Ⅱ期癌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外蔓延
Ⅲ期癌局部或区域转移
I期癌局限于宫体
IA癌浸润深度<1/2肌层
IB癌浸润深度≧1/2肌层
Ⅱ期肿瘤累及宫颈间质,未超出子宫
Ⅲ期肿瘤局部播散
ⅢA肿瘤累及子宫浆膜和(或)附件
ⅢB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ⅢC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
ⅢC1盆腔淋巴结转移
ⅢC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IV期膀胱和(或)直肠转移,和(或)远处转移
IVA膀胱和(或)直肠黏膜
IVB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转移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临床表现】早期可无症状
1.症状
(1)异常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或月经紊乱、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
(2)异常阴道排液:多为肿瘤坏死感染表现,呈血性或浆液性,恶臭。
(3)晚期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引起下腹疼痛、不适等。
(4)全身症状:晚期可出现全身衰竭、贫血等。
2.体征:
早期无明显异常。
晚期子宫增大、软;偶见宫颈口有癌组织脱出;宫旁可扪及结节状块物。
合并宫腔积脓可出现子宫压痛。
【诊断】病史+临床表现外+辅助检查(确诊!)
1.B型超声:了解子宫内膜厚度、有无赘生物、肌层浸润等。
2.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子宫内膜癌的确诊依据。
常用方法为:诊断性刮宫、分段诊刮、子宫内膜活检(宫腔镜下进行)。其中,分段诊刮最常用,先搔刮宫颈管,然后搔刮宫腔。
治疗原则:
早期患者——以手术为主,术后根据高危因素选择辅助治疗。
晚期患者——采用手术、放射、药物等综合治疗。
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孕激素治疗为主,仅适用于影像学评估为病灶局限于子宫内膜的高分化的子宫内膜样癌的年轻患者。
手术方案:
l期——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
Ⅱ期——改良广泛性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同时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Ⅲ期和IⅣ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尽可能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病灶为目的)。
手术注意事项:
I期+有高危因素者:
术中:应补充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和腹主动脉淋巴结取样术
术后:联合放疗
高危因素有:
①非子宫内膜样腺癌
②高级别腺癌(G3级)
③肌层浸润超过1/2
④脉管间隙受侵
⑤肿瘤直径大于2cm
⑥宫颈间质受侵
⑦淋巴结转移和子宫外转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