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求助者,男性,45岁,已婚,大学文化,某部委公务员。
主诉:因右腹部不适觉得患了肝癌,但无人能诊治而痛苦两年。
求助者自述:出生于干部家庭,大学毕业,在某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两年前,我发现一个下属总是捶右腹部,就建议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发现竟是肝癌,不到半年就去世了,我很震惊。
我有时候右腹部也不舒服,也愿意捶打右腹部,联想到下属,我很害怕,我应酬较多,喝酒也多,喝酒伤肝我知道,可避免不了。我的下属不喝酒还得了肝癌,我喝酒,肝能好得了吗?我觉得自己也得了肝癌,就到医院去检查,他们查来查去,都说没什么问题。北京的大医院我基本上都去过了,可就是没人能查出我的病来。我是领导也不好和别人讲,和朋友一说起这事,他们就说我是杞人忧天。我也承认是有些杞人忧天,但还是想想就烦,这两年弄得我心情很不好。
原来我很有希望争一下副部长的职位,现在什么都不想了,有时连班都懒得上,晚上经常失眠,要靠安眠药才能勉强睡会儿。并且经常感到头、胸、肩等部位疼痛,医生给开了好多药物,无效。别人建议做心理咨询,就来了。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双眉紧锁,面部表情及眼神表露出烦躁、疲倦。不爱讲话,但讲到自己的不适症状时,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具体而形象。求助者出身于干部家庭,家教严格。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父母对其身体健康很重视。求助者从小就事事争第一,但性格偏内向,有些胆小怕事,人际关系尚可。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两年前,下属死于肝癌,感到自己也得了肝癌,因此到处看病,但没有一家医院诊断为肝癌,因此烦躁、易怒,有时为一点儿小事与家人或下属争吵。每日忧心忡忡,感到全身乏力,休息后也不能缓解,经常借故不参加集体活动。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谈求助者主要症状是什么?
2.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3.对该求助者应做哪些鉴别诊断?
4.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5.对该求助者需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6.怎样选择摄入性谈话的切入点?
7.在咨询过程中,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8.咨询中应如何选择咨询方法?
正确答案: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如下:
(1)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痛苦,焦虑,恐惧,情绪低落,意向下降。(2)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右上腹部不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全身乏力,伴头、胸、肩等部位疼痛。
2.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疑病性神经症。
依据如下:
(1)根据既往病史,该求助者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相对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存在变形的内心冲突,表现为对患肝癌的过分怀疑和担心。
(4)根据神经症简易评定法,该求助者病程一年以上,3分;精神痛苦无法自行缓解,2分;工作中出现放弃和回避,但仍能工作,社会功能受损程度,2分。总分7分,可以确诊为神经症。
(5)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疑病观念,对身体过于敏感,对健康过虑,反复求医,不相信诊断结果。符合疑病神经症的诊断要点,初步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
3.对该求助者还需要进行如下鉴别诊断:
(1)与疑病妄想相鉴别:该求助者认为自己患肝癌,但主要是怀疑和担心而不是坚信不移,可排除疑病妄想。
(2)与广泛性焦虑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出现焦虑情绪,但是焦虑有具体内容,不是无名焦虑,可排除广泛性焦虑。
(3)与恐怖性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对肝癌存在担心和害怕,但这种担心和害怕是指向未来的,不是已经患了肝癌,所以这种担心和害怕是焦虑而不具备恐怖的特点,可以排除恐性神经症。
(4)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有情绪低落的症状,但是继发于疑病观念,并非主导症状,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4.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如下:
(1)生理原因:男性,45岁。
(2)社会原因:
①有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两年前自己的下属死于肝癌,这是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
②家庭教育因素,父母非常重视求助者的身体健康,该求助者受父母影响,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很关心。
③求助者是有一定职位的领导,与人交流较少。
④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理解和关注,缺乏正确的指导。(3)心理原因:
①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将下属患肝癌去世与自己联系起来,认为自己也患了肝癌,这是错误的联想。认为自己喝酒,右腹部不适,就一定患肝癌,这是错误的观念。
②有情绪方面的因素,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这些负性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
③有反复就医的行为,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④追求完美,争强好胜,性格内向。
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如下:
(1)MMPI,用来了解该求助者的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
(2)EPQ,用来了解该求助者的人格特征。
(3)SCL-90,用来了解该求助者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
(4)SAS,用来了解该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及程度。
(5)SDS,用来了解该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及程度。
6.选择摄入性谈话的切入点如下:
(1)根据求助者主动的提出的求助内容,来深入了解相关的资料。
(2)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来深入了解相关的资料。
(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来深入了解相关的资料。
(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来深入了解相关的资料。
7.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阻抗产生的原因是:
(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该求助者从中获益。阻抗也来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其二,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其三,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8.在咨询中,选择咨询方法的一般原则是: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