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查者站位及被检查者体位和姿势 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请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前胸部。
2.至少观察30秒。
3.向考官报告被检查者呼吸类型(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呼吸频率(次/分)、呼吸节律(是否均匀、整齐)。
解析:
1.呼吸运动类型 正常女性的呼吸以肋间肌的运动为主,而形成胸式呼吸;男性和儿童的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胸廓下部及上腹部的动度较大,故形成腹式呼吸。
2.呼吸运动强弱变化 ①呼吸浅快:见于肺、胸膜疾患;②呼吸深快: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Kussmaul呼吸。
3.呼吸运动频率和节律
(1)呼吸运动频率 正常人呼吸频率12~20次/分,与脉搏之比约为1:4。
①呼吸过速:>24次/分,见于强体力活动、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功能不全。
②呼吸过缓:<12次/分,见于呼吸中枢抑制、颅内压增高等。
(2)呼吸时相
①吸气相延长:主要见于上呼吸道狭窄,大气道(气管)狭窄,常伴有"三凹征"(图3-4-6),即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凹陷。
②呼气相延长:主要见于哮喘、COPD,常常伴有桶状胸、哮鸣音等异常体征。
(3)呼吸节律呼吸过程中的节奏性。正常时呼吸节律均匀规整,在一些疾病情况下可出现呼吸节律性变化,如潮式呼吸、比奥(Biots)呼吸等。
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又称"陈--施呼吸""周期性呼吸",是一种呼吸节律改变。呼吸有节奏地"暂停→浅慢呼吸→深快呼吸→浅慢呼吸→暂停"(像潮起潮落一般),周而复始,周期为30秒至2分钟。
此种呼吸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使调节呼吸的反馈系统失常所致。当缺氧加重,血液中二氧化碳张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及呼吸中枢,使呼吸恢复和加强,呼吸频率逐渐变深,二氧化碳大量排出体外,当其张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呼吸中枢又失去有效的兴奋,则呼吸再次变慢变浅,继而呼吸暂停(图3-4-7)。临床意义: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高压。②某些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③有些老年人深睡时也可出现潮式呼吸,提示脑动脉硬化、中枢神经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