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甲企业是某公司下属的一个独立分厂,该企业仅生产并销售W产品,2018年有关预算与考核分析资料如下:
资料一:W产品的预计产销量相同,2018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的预计产销量分别为100件、200件、300件和400件,预计产品销售单价为1000元/件。预计销售收入中,有60%在本季度收到现金,40%在下一季度收到现金。2017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00元。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资料二:2018年初材料存货量为500千克,每季度末材料存货量按下一季度生产需用量的10%确定。单位产品用料标准为10千克/件,单位材料价格标准为5元/千克。材料采购款有50%在本季度支付现金,另外50%在下一季度支付。
资料三:企业在每季度末的理想现金余额是50000元,且不得低于50000元。如果当季度现金不足,则向银行取得短期借款;如果当季度现金溢余,则偿还银行短期借款。短期借款的年利率为10%,按季度偿付利息。借款和还款的数额须为1000元的整数倍。假设新增借款发生在季度初,归还借款发生在季度末。2018年第一季度,在未考虑银行借款情况下的现金余额(即现金余缺)为26700元。假设2018年初企业没有借款。
资料四:2018年末,企业对第四季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分析。第四季度W产品的实际产量为450件,实际材料耗用量为3600千克,实际材料单价为6元/千克。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
①W产品第一季度的现金收入。
②预计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的年末数。
(2)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计算:
①第一季度预计材料期末存货量。
②第二季度预计材料采购量。
③第三季度预计材料采购金额。
(3)根据资料三,计算第一季度现金预算中:
①取得短期借款金额。
②短期借款利息金额。
③期末现金金额。
(4)根据资料一、资料二和资料四,计算第四季度材料费用总额实际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额。
(5)根据资料一、资料二和资料四,使用连环替代法,依次计算第四季度下列因素变化对材料费用总额实际数与预算数之间差额的影响:
①产品产量。
②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
③单位材料价格。
正确答案:
(1)①W产品第一季度的现金收入=80 000+100×1000×60%=140000(元)。
②预计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的年末数=400×1000×40%=160000(元)。
(2)①第一季度预计材料期末存货量=200×10×10%=200(千克)。
②第二季度预计材料采购量=200×10+300×10×10%-200=2100(千克)。
③第三季度预计材料采购金额=(300×10+400×10×10%-300×10×10%)×5=15500(元)。
(3)①设取得短期借款金额为X元,则:26700+X-X×10%/12×3≥50000
解得:X≥23897.44(元),因为借款和还款数额须为1000元的整数倍,所以,取得短期借款金额=24000(元)。
②短期借款利息金额=24000×10%÷12×3=600(元)。
③期末现金余额=26700+24000-600=50100(元)。
(4)第四季度材料费用总额实际数=3600×6=21600(元)。
第四季度材料费用总额预算数=400×10×5=20000(元)
第四季度材料费用总额实际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额=21600-20000=1600(元)
(5)第四季度材料费用总额预算数=400×10×5=20000(元)。
实际单位产品材料用量=3600÷450=8(千克/件)
第四季度材料费用总额实际数=450×8×6=21600(元)
替换产品产量:450×10×5=22500(元)
替换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450×8×5=18000(元)
替换单位材料价格:450×8×6=21600(元)
①产品产量差异对材料费用总额实际数与预算数之间差额的影响=22500-20000=2500(元)。
②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差异对材料费用总额实际数与预算数之间差额的影响=18000-22500=-4500(元)。
③单位材料价格差异对材料费用总额实际数与预算数之间差额的影响=21600-18000=3600(元)。
提示:应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差异分析时,需要从“标准”替换到“实际”。
其中:“实际”指的是研究对象当期发生的实际数。而可以作为“标准”的有很多,比如本期预算数、计划数、行业平均水平、可比公司数据、研究对象上期数据等。在计算时,可以先确定“实际”,再确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