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A. 从内向外消毒穿刺皮肤:这是正确的操作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进行消毒,可有效减少穿刺部位的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B. 先消毒后扎压脉带:通常是先消毒皮肤,待消毒液干燥后再扎压脉带,这样可以避免消毒液未干时扎压脉带导致皮肤表面的细菌被压入血管,同时也能保证穿刺部位的清洁,该操作正确。
C. 见回血后松压脉带:当静脉穿刺成功见回血后,及时松开压脉带,可减少静脉压力,避免血液在血管内过度淤积,也有利于后续采血操作及减少患者的不适,是正确的做法。
D. 未拔针头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这种操作是错误的。直接将血液从针头打入容器可能会导致血液喷溅,造成血液污染和工作人员感染的风险,同时也可能因冲击力过大破坏血细胞,影响检验结果。正确的做法是使用真空采血管,利用负压将血液吸入采血管中。
E. 如需抗凝时应轻轻混匀:采集需要抗凝的血液样本时,采血后及时轻轻颠倒混匀采血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接触,防止血液凝固,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该操作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