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患者女,41岁,职员。发现右乳肿物2周。患者2周前无意见发现右乳外上象限肿物,直径约1.2cm,质硬、局部皮肤无红肿及橘皮样改变,乳头无内陷及溢液,无胸痛、发热等不适,行B超检查提示,右乳外上象限肿物,大小约1.3cm×1.2cm,边界不清,内可见钙化,周边见声晕,见丰富血流信号,右腋可见淋巴结,大小约0.8cm×0.7cm,见血流信号。腹部未见明显异常。经粗针穿刺活检提示浸润性导管癌2级,IHC:ER-,PR-,HER:3+,KI-67:70%。外科行右乳保乳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提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Ⅲ级,肿瘤大小1.2cm×1.1cm×0.9cm,各切缘未见癌,腋窝淋巴结未见转移癌(0/32),ER-,PR-,HER2:3+。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肿瘤家族史。月经规律,146~7/28~30,末次月经1月前,孕2产1,自行哺乳。
  1. 该患者的临床分期是()(内、外、放)
    A.
    (来学网)Ⅰ期
    B.
    (来学网)ⅡA期
    C.
    (来学网)ⅡB期
    D.
    (来学网)ⅢA期
    E.
    (来学网)ⅢB期
    F.
    (来学网)ⅢC期
  2. 该患者术后应采用的模式治疗是()(内、外、放)
    A.
    (来学网)化疗+靶向治疗
    B.
    (来学网)化疗+靶向治疗+放疗
    C.
    (来学网)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
    D.
    (来学网)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内分泌治疗
    E.
    (来学网)化疗+内分泌治疗
    F.
    (来学网)化疗+放疗
  3. (提示患者接受全身化疗,应用长春瑞滨+顺铂+曲妥珠单抗治疗6周期,同时使用唑来膦酸抗骨转移,化疗过程中出现Ⅲ度骨髓抑制、Ⅱ度胃肠道反应,行胸部CT复查提示:双肺多发结节,病灶大者1.6cm×1.8cm,肋骨见成骨样改变。腹部未见异常。)患者目前疗效评价为()(内)
    A.
    (来学网)CR
    B.
    (来学网)PR
    C.
    (来学网)MR
    D.
    (来学网)SDA
    E.
    (来学网)SDB
    F.
    (来学网)PD
  4. (提示患者术后接受了术后化疗(AC4周期)及放疗,曲妥珠单抗治疗1年,并定期复查。4年后出现干咳,并逐渐加重,伴胸背部疼痛,于医院就诊提示双肺多发结节,大者2.4cm×3cm、伴肋骨、胸骨、胸椎、腰椎多处骨质破坏。结合病史考虑双肺多发转移、多发骨转移。腹部未见异常。患者一般情况可,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目前患者最佳治疗策略是()(内)
    A.
    (来学网)单药化疗+双膦酸盐
    B.
    (来学网)联合化疗+双膦酸盐
    C.
    (来学网)联合化疗+赫赛汀1年
    D.
    (来学网)联合化疗+赫赛汀至疾病进展+双膦酸盐
    E.
    (来学网)单药化疗+赫赛汀1年+双膦酸盐
    F.
    (来学网)联合化疗+赫赛汀至疾病进展
正确答案:
(1)A
(2)B
(3)B
(4)D
答案解析:
(4)(1)对于激素受体阴性、转移灶并不局限于骨或软组织且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应接受全身化疗。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可以选用单药或联合化疗,联合化疗通常有较好的客观缓解率和至疾病进展时间,但单药不良反应小,单药和联合的总生存基本相同。该患者紫杉类、吉西他滨、卡培他滨、铂类等均可选用,鉴于患者有临床症状且一般情况可,因此可选用联合化疗。大量临床试验证实,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能从曲妥珠单抗治疗中获益,对于曲妥珠单抗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应继续阻滞HER2通路,可采用调换化疗方案并继续曲妥珠单抗的策略,对既往未使用曲妥珠单抗的应尽早使用,并建议一直用到病情进展。对于骨转移,应使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以预防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目前已有唑来膦酸、伊斑膦酸、帕米膦酸及地诺单抗等。(2)根据AJCC第7版,肿瘤小于2cm为T1,淋巴结无转移为N0,没有远处转移为M0,故肿瘤的临床分期为T1N0M0,Ⅰ期。(3)根据NCCN指南,对于淋巴结阴性、激素受体阴性、肿瘤大于1cm的患者推荐进行全身化疗(1类证据)。同时,多项曲妥珠单抗用于辅助治疗的临床试验均表明曲妥珠单抗可以改善无疾病生存及总生存,因此在NCCN指南中对于肿瘤大于1cm、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中使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列为1类证据。患者因选择保乳手术,术后跟据NCCN指南术后应补充局部放疗。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工期和Ⅱ期乳腺癌患者全乳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与肿块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加全乳放疗的保乳治疗其局部复发和远期生存是相似的。(4)根据RECIET1.1评价标准,该患者可评价为PR,与基线相比可评价靶病灶直径减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