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主管药师考试《基础知识》模拟习题及答案(二)
2020年08月19日 来源:来学网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挥发油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因此,可以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类成分。升华法是对固态物质而言;超声提取法很少用于提取挥发油;浸渍法、冷压法虽可用于提取挥发油,但没有水蒸气蒸馏法应用得广泛。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萜类化合物中的单萜和倍半萜,芳香族化合物仅次于萜类,还有一些小分子的脂肪族化合物在挥发油中也常有存在。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挥发油极性小,根据相似相溶的规律,所以挥发油易溶于极性小的乙醚中;水、丙酮、正丁醇、甲醇是极性溶剂。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吉拉德(Girard)试剂是一类带季铵基团的酰肼,可与具羰基的成分生成水溶性加成物而与非羰基成分分离。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挥发油的沸点一般在70~300℃之间。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挥发油的一般性质
(1)性状:①挥发油大多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些挥发油溶有色素因而显特殊颜色。②挥发油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在低温放置,挥发油所含主要成分可能析出结晶,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如薄荷脑(薄荷醇)、樟脑等;滤去析出物的油称为“脱脑油”。③挥发油具有特殊的气味,大多数为香味。也有少数挥发油具有异味,如鱼腥草挥发油有鱼腥味。
(2)挥发性:挥发油均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该性质不但用于区别脂肪油,还可以用于提取。
(3)溶解性;挥发油难溶于水,可溶于高浓度乙醇,易溶于乙醚、二硫化碳、石油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在低浓度乙醇中溶解度较小。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水蒸气蒸馏法:将药材用水浸泡后,采用直接加热蒸馏或通入水蒸气蒸馏,使挥发油与水一同蒸馏出来,收集蒸馏液,冷却后分取油层。该法操作简单,收率较高,但受热时间较长,对有些挥发油的质量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二萜类物质是由4个异戊二烯单元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萜类化合物的定义是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分子式符合通式(C5H8)n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三萜n值为6,共30个碳原子。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据萜类化合物的定义,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分子式符合通式(C5H8)n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11、
【正确答案】 B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单环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具有抗恶性疟疾的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素琥珀单酯、蒿甲醚等均已应用于临床。
1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单萜物质可看成是由两个异戊二烯单元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挥发油的主要组分,其分子通式为(C5H8) n,可形成链状单萜、单环单萜、双环单萜等结构。如具有镇痛、止痒、局部麻醉作用的薄荷油,其主要成分薄荷醇属于单环单萜;存在于芸香草等多种中药挥发油中的辣薄荷酮,亦称为胡椒酮,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成分,也属于单环单萜;具有发汗、止痛、镇痉和防虫腐作用的龙脑(俗名冰片)为双环单萜;梓醇苷属于环烯醚萜类,是地黄中降血糖的有效成分之一,并有利尿、缓泻作用。
1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甘草酸及其苷元甘草次酸都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样活性;其铵盐甘草酸单铵、甘草酸二铵(甘利欣)作为抗肝炎药已应用于临床。
1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问“错误”的是哪项,甘草酸属于五环三萜,C项错误。
五环三萜:五环三萜类型数目较多。由22个碳原子组成5个六元环。如甘草中的甘草酸,也称甘草皂苷,因有甜味又称甘草甜素。甘草酸经酸水解,生成2分子D-葡萄糖醛酸和1分子的甘草次酸;甘草酸及其苷元甘草次酸都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样活性;其铵盐甘草酸单铵、甘草酸二铵(甘利欣)作为抗肝炎药已应用于临床;从甘草中提制的甘草流浸膏还是复方甘草口服液和复方甘草片的主要有效成分。
二、B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具有抗癌活性的紫杉醇属于三环二萜类(含氧取代基中的碳原子不计在萜的组成之内),其多种制剂已应用于临床,是目前临床上抗肿瘤效果最好的药物。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甘草酸、甘草次酸都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样活性。
2020年卫生资格考试备考刷题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考】:
主治医师 |
药学职称 |
医学初级职称 |
主管技师 |
进入在线做题 | 进入在线做题 | 进入在线做题 |
河南来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河南来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河南来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