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6岁,公务员。
案例介绍:四个月前求助者父亲突发脑梗塞去世,她和父亲感情很好,感到很悲痛,此后心情一直不好。一个月前的一天,求助者早上醒来,觉得胸闷,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去医院做检查,未见异常。自此开始经常觉得身体不适,听见别人有什么病,也总联想到自己,担心自己会不会也得上这种病。其间做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各项体检和化验结果均正常,但还是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出什么问题。白天忙于工作,感觉还可以,如果半夜醒来就会胡思乱想,无法自控,感到害怕,内心痛苦,为此前来求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上学前一直由保姆照顾,生活自理能力差。上学后,母亲管教严厉,父亲比较溺爱,上学时成绩优秀,做任何事对自己要求很严,不允许自己做错事,事业顺利。
  1. 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主要包括( )。
    A.
    (来学网)胸闷
    B.
    (来学网)失眠
    C.
    (来学网)憋气
    D.
    (来学网)头痛
  2. 该求助者主要的情绪症状包括( )。
    A.
    (来学网)抑郁
    B.
    (来学网)恐惧
    C.
    (来学网)焦虑
    D.
    (来学网)强迫
  3.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可能是( )。
    A.
    (来学网)一般心理问题
    B.
    (来学网)疑病神经症
    C.
    (来学网)严重心理问题
    D.
    (来学网)强迫神经症
  4. 对该求助者应进行的鉴别诊断包括( )。
    A.
    (来学网)一般心理问题
    B.
    (来学网)疑病神经症
    C.
    (来学网)严重心理问题
    D.
    (来学网)强迫神经症
  5.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行为问题的因素不包括( )。
    A.
    (来学网)生物学因素
    B.
    (来学网)求医结果
    C.
    (来学网)社会性因素
    D.
    (来学网)认知偏差
  6.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主要包括( )。
    A.
    (来学网)自理能力差
    B.
    (来学网)父亲因病去世
    C.
    (来学网)工作压力大
    D.
    (来学网)母亲管教严厉
  7. 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活动的影响是( )。
    A.
    (来学网)不同性别的心理反应是相同的
    B.
    (来学网)女性容易遭受较重的心灵创伤
    C.
    (来学网)女性的更年期心理反应不明显
    D.
    (来学网)男性的更年期心理反应较严重
  8. 该求助者没有出现的症状包括( )。
    A.
    (来学网)感觉过敏
    B.
    (来学网)焦虑状态
    C.
    (来学网)内脏幻觉
    D.
    (来学网)疑病妄想
  9. 对该求助者应积极关注的方面包括( )。
    A.
    (来学网)母亲管教严厉
    B.
    (来学网)仍然坚持工作
    C.
    (来学网)有自我觉察力
    D.
    (来学网)主动寻求帮助
  10. 使用系统脱敏法帮助该求助者缓解焦虑情绪,应注意的事项包括( )。
    A.
    (来学网)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训练
    B.
    (来学网)由大到小逐级脱敏
    C.
    (来学网)焦虑等级之间的级差应均匀
    D.
    (来学网)由小到大逐级脱敏
正确答案:
(1)AB
(2)AC
(3)A
(4)BCD
(5)B
(6)BD
(7)B
(8)ACD
(9)BCD
(10)ACD
答案解析:
1.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有:胸闷、失眠("半夜醒来就会胡思乱想"),但没有头痛和憋气。
2.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惧(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回避害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焦虑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而强迫指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冲突导致的痛苦情绪。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出现的情绪症状是抑郁(父亲突发脑梗塞去世后"感到很悲痛,此后心情一直不好")和焦虑(即使体检结果正常,但仍然担心自己的身体出问题,并为此失眠)。
3.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一般心理问题诊断的掌握情况。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因担心自己身体出问题而痛苦不已,其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父亲突发脑梗塞去世")激发,社会功能基本正常("白天忙于工作,感觉还可以"),反应内容没有泛化,病程持续时间较短(一个月),同时求助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是一致的,有自知力,感到痛苦,有求治愿望(排除精神疾病),因此,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而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又根据许又新提出的神经症的诊断要点:病程、精神痛苦的程度、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心理冲突的性质,该求助者的状态也不符合神经症的诊断要点(排除选项B和选项D)。
4.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一般心理问题诊断的掌握情况。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因担心自己身体出问题而痛苦不已,其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父亲突发脑梗塞去世")激发,社会功能基本正常("白天忙于工作,感觉还可以"),反应内容没有泛化,同时求助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是一致的,有自知力,感到痛苦,有求治愿望,因此,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而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由于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是由现实因素引发的,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故属于心理冲突的常形而非变形,故不属于神经症性问题。因此,对该求助者应进行的鉴别诊断包括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问题(如疑病神经症、强迫神经症)。
5.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病因识别的掌握情况。在探寻求助者产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时,可以从生物学因素、社会性因素和心理因素三个方面考虑。在本案例中,引发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主要是认知方面--"即使体检结果正常,但仍然担心自己的身体出问题";而求助者身为女性及一个月前早上醒来觉得胸闷,则是引发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最后,小时候母亲管教严厉、父亲溺爱以及父亲四个月前突发脑梗塞去世则是引发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因此,病因识别中不包括求医结果(各项体检和化验结果均正常)。
6.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的掌握情况。在探寻求助者产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原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②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③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与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关系。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主要有两方面:①求助者自小的生活环境(自小母亲管教严厉、父亲溺爱);②最近发生的负性生活事件(父女感情好,父亲四个月前突发脑梗塞去世)。
7.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的掌握情况。在探寻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原因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如果考虑到心理与行为问题有生物学的因素时,应首先体检或请有关临床科室的专家会诊,以确定为何种生物因素。②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③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④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不同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主要有两方面:①求助者一个月前觉得胸闷;②求助者是女性,心思细腻,敏感性高,在遇到重大负性生活事件时,可能会更焦虑,也更容易遭受较重的心灵创伤。注意:发展心理学上的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更年期的年龄在50岁左右,有女性更年期和男性更年期之分,女性更年期的年龄早于男性,一般是从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时期,也就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一般延续8-12年。更年期是人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同时又称为"第二个青春期"。该求助者的年龄是26岁,故还未进入更年期,暂时无须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问题的影响。此外,选项C和D本身的表述有误,因为同样都有"更年期",但由于性激素改变的幅度有较大的性别差异,对男女心理行为的影响不同,男性的更年期综合征远远不如女性那么明显和严重。
8.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有:胸闷、失眠("半夜醒来就会胡思乱想")。而情绪症状有抑郁(父亲突发脑梗塞去世后"感到很悲痛,此后心情一直不好")和焦虑(即使体检结果正常,但仍然担心自己的身体出问题,并为此失眠)。没有幻觉、妄想和感觉过敏。注意:幻觉是指无对象性的知觉,是指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幻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幻听,幻视次之,其他种类的幻觉较少出现。而妄想则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其特点是,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疑,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而感觉过敏是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产生的过强反应,此症状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9.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积极关注概念的掌握情况。积极关注,就是咨询师对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通俗地说,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促进沟通,而且本身就具有咨询效果。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应积极关注的方面有:①求助者仍然坚持工作("白天忙于工作,感觉还可以");②有自知力("无法自控,感到害怕,内心痛苦");③主动寻求帮助("为此前来求助")。选项A的"母亲管教严厉"并不是求助者的积极面。
10.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系统脱敏法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系统脱敏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第一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第二步,把引起焦虑的情境划分等级;第三步,按照设计的焦虑等级表,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练习,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选项B错误)。最后经过在实景中的重复练习,使求助者逐渐从过去引起焦虑的情境中脱敏。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的事项有:①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②在建构焦虑等级表时,应做到各等级之间级差均匀,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层次,每个等级之间跨度不要太大。另外,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的松弛所拮抗的程度,这是系统脱敏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要使每一等级的刺激定量恰到好处,各等级间的级差比较均匀,这主要取决于求助者本人)。③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的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不同。④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